6月5日,大洪山风景名胜区召开农村生活垃圾全域治理推进现场会,加快补齐农村人居环境突出短板,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吹响了全域垃圾治理的新号角,奏响改善人居环境最强音。
一是治理全域垃圾,改善人居环境。紧盯城镇及周边、公路沿线、乡村集镇、村庄院落、景区景点五大领域,常态化落实日常保洁、检查评比、“河长制”、“路长制”等长效机制,持续加大环境整治力度,着力解决农村“脏乱差”问题,确保城乡环境整洁美观。加快推进垃圾分类处理、污水分散式处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等环卫体系建设。按照“政府推动、市场运作,城乡统筹、因地制宜,依法治理、严格标准,广泛发动、全民参与”的要求,加快推进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提升运营管理水平,推动生活垃圾分类,促进城乡公共资源均衡配置,不断改善城乡人居环境。计划到年底前,启动垃圾中转站运行,取缔村敞口垃圾池,存量垃圾无害化治理实现全覆盖;到2019年底,全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基本建成运营。到2020年底,全区形成从生活垃圾产生到终端处理全过程的城乡一体、全域覆盖的链条式管理体系,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水平明显提升。
二是推进污水治理,补齐生态短板。统筹规划,严格落实三年行动方案,确保完成目标任务。多元化筹措资金,不断加大污水处理设施投入,污水收集和处理能力不断提高。启动了大洪山风景名胜区(长岗镇)污水处理厂及管网建设项目,目前设备间主体框架已成型,综合管理用房即将封顶,工程进展顺利。建设了筱泉宾舍(筱泉湾度假村)、明清街、绿林山庄等景区污水处理工程。全面推行“河长制”,落实“一河一策”,开展碧水保卫战,推进水岸同治,开展黑臭水体、纳污坑塘整治、畜禽养殖等水环境专项治理行动,还老百姓清水绿岸、田园风光。
三是实施危房改造,助推脱贫攻坚。坚持“精准扶贫户优先、四类对象同步”的原则,做好“四个确保”。高度重视,确保应改尽改。召开危房改造工作专题部署会,严格审批流程,对“四类对象”(建档立卡贫困户、五保户、低保户、特困残疾人家庭),尤其是精准扶贫对象未脱贫对象的住房需求,应改尽改;压实责任,确保危改进度。扶贫办和危房改造专班进行无缝对接,全面压实相关单位危房改造责任,强化各村委会的主体责任和驻村工作队长的督导责任,抢抓工程进度,确保工程质量,实行月督查、季通报,纪检参与,倒逼责任落实。创新思路,确保改造效果。启动农村贫困户危房改造集中安置试点,对原老卫生所闲置房屋进行拆改、重建,完善安全饮水、厕所改造、公共场地等配套建设,目前已基本竣工,6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危房户即将喜迁新居。严控质量,确保住房安全。按照责任分工、质量安全、时间节点的要求,进行集中督办,并组织验收,紧抓质量关,确保全区危房改造质量安全,精准扶贫户住房永久安全。通过创新工作举措,严格工作责任,精心指导服务,扎实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工作。截至目前,全区危房改造共开工46户(全部为“四类重点对象”),竣工24户。
四是狠抓厕所革命,提高生活质量。把“厕所革命”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具体工作来推进,作为一项重大生态工程来实施。成立了“厕所革命”工程建设指挥部,开展了调查摸底、学习考察、方案制定、规划编制等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启动了一批厕所建改。截止目前,全区已完成了178户农户无害化厕所、2座旅游公厕建设;3座城镇公厕和9座农村公厕正在进行图纸设计。力求让厕所成为景点标配,让如厕成为一种享受,全力助推农村人居环境改善。
五是打造百里画廊,尽显荆楚风韵。在近两年“百里画廊”精心打造基础上,对333省道沿线绿化进行更换补植升级,丰富扩大栽植特色花卉植物,打造“百里画廊”升级版,实现四季有花、处处有景;用最严格的管理制度来管理绿色资源,按照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标准实现生态保护,全面实施天保工程,积极探索林业碳汇资源项目开发,建设好大洪山绿色生态屏障;建立长效管理机制,维护好农房五改、小集镇改造、文化广场、小游园等建设成果。推进“555工程(5处特色民宿、5处小游园、5个文化广场)”建设,开展河道清理、道路绿化、垃圾处理、污水治理、景观设置等环境综合整治,让大洪山特色民居养心又养眼,将“百里画廊”建成一条生态景观画卷、产业发展长廊。
近年来,该区美丽宜居村镇建设硕果累累。长岗镇先后被命名为“中国特色小镇”、“全国美丽宜居乡镇”、“国家级生态镇”;黄木淌村被命名为“全国美丽宜居村庄”,绿水村被命名为“2017年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示范村”、“湖北省美丽宜居乡村示范”;绿水村、熊氏祠、庹家村等村相继被命名为“湖北省宜居村庄”。(胡云保)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随州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是否继续?
您的浏览器版本太低!
为了更好的浏览体验,建议升级您的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