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辅助浏览
轻松阅读
读屏
视图
放大
缩小
配色
白底黑字蓝链接
蓝底黄字白链接
黄底黑字蓝链接
黑底黄字白链接
页面原始配色
大鼠标
辅助线
显示屏
声音
指读
连读
减速
加速
音量
增加音量
减小音量
后退
前进
全屏
全屏
刷新
退出
帮助
换肤
当前位置: 首页>走进随州>旅游线路
炎帝故里风景名胜区升级硬件设施创5A探访
  • 发布时间:2016-09-17 09:43
  • 信息来源:随州日报
  • 编辑:许静
  • 审核:许静
打印

   

     9月15日,中秋佳节,炎帝故里景区里游人如织。

    “炎帝故里景区已经逐渐成为随州的标志,每次有外地朋友或亲戚来随州,他们都会提出来这里看看。”炎帝神农大殿前,陪外地朋友来寻根谒祖的徐先生告诉记者,“每年都要来不少次,但是每次来都有不同的感受,景区也在逐渐向5A级蜕变。”

    走在炎帝故里景区,处处可以感受到徐先生所说的“蜕变”——电瓶车道刷黑拓宽、旅游标识统一、各类树木增多、星级厕所设备齐全……

    “在景区创建5A的过程中,我们更加注重人性化和细节化,突出以游客为中心,强调以人为本,让旅游者可进入、可停留、可欣赏、可享受、可回味。”随县县委副书记、随州炎帝故里风景名胜区党工委书记徐锋说。

    突出停车场的“生态美观”。作为游客进入景区的第一个集散区域,炎帝故里景区停车场位于核心景区外炎帝大道两侧,分设出入口,距离游客中心不超过100米,方便车辆停靠与疏散,而且一直坚持生态化,在停车场内种植香樟树,地面铺设有孔地砖,孔内种植草皮。目前景区生态停车场面积共38709平方米,有停车位575个,其中大车位190个、小车位385个。

    突出游览线路的“慢走细品”。在游览道路的建设上,扩宽、刷黑了电瓶车道,打通了神农庙至炎帝神农大殿西800米环道,使景区车行道形成了环线;把木栈道、石板路、鹅卵石路等多种路面相结合,丰富了游步行道路面类型;在道路两旁建设绿化景观,打造四季有荫,一步一景的生态道路。在游览线路的设计上已初步形成以炎帝神农洞、九龙山为主体的炎帝文化寻根游,以炎帝神农大殿、神农大像为主体的祭拜始祖游,以功德殿、龙凤日月旗杆为主体的唐清文化探古游三大旅游精品线路,满足不同人群的游览需求。

    突出标识标牌的“规范清晰”。2015年至今,景区已完成534块标识牌建设,其中全景图1块、导览图11块、导向图34块、景物介绍牌23块、温馨提示牌51块、公共信息符号牌414块。标识标牌的建设既符合国家标准,统一采用咖啡底白字,印有景区LOGO,有英、韩、法、俄四种外文对照,图形符号与国际接轨;又体现景区特色,标牌形如“耒耜”,彰显出了炎帝“始作耒耜”之功绩。

    突出旅游厕所的“充足洁净”。星级旅游厕所建设既是5A级景区创建的需要,也是“厕所革命”的要求,炎帝故里景区厕所建设一是分布均匀,对原有3座厕所进行了改扩建,并新建了3座旅游厕所,达到了游客步行30分钟能容易地遇到旅游厕所的标准。厕所功能完善、设备齐全,6座厕所都达到3A级标准,配有残疾人厕位、母婴间、管理房等功能间,有面镜、挂衣钩、洗手液、干手器、卫生纸等设备,并且厕位充足,旅游旺季能满足游客要求。

    突出文化亭的“综合利用”。炎帝故里景区建设了10座汉代风格石文化亭和10座木文化亭,造型与景区建设风格保持一致。在木文化亭的利用上,景区坚持 “一亭多用”,在选址上靠近通往主要景点的路口处,是游客候车站点,而且还设有购物区和游客休息区。文化亭的综合利用既满足了游客的需求,也进一步烘托出景区庄严肃穆的氛围。

    突出旅游景点的“文化内涵”。在弘扬炎帝文化上,景区坚持传承“随州炎帝神农祭典”,持续开展常态化拜祖活动,进一步丰富特色文化活动,2016年开展了 “新年首祀”“正月十五闹元宵”、“桃花节炎帝故里花神会”等活动,每个活动都有近万人参加。同时合理利用资源,提升现有景点的文化内涵,建设新的景点。加装炎帝大殿灯光、修缮炎帝神农庙、更换神农庙内铜铸香案和功德箱、对神农庙内神农圣像贴金、对民族文化石和旭日园两个景点增加了文字介绍,让游客更直观地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新建了求子台和神农泉两个景点,进一步提升景区的吸引力。

    “下一步,景区还计划将功德殿改造为神农书院,建设成弘扬炎帝文化、传承炎帝精神的主要阵地。”随州炎帝故里风景名胜区管委会主任刘玲告诉记者。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